快速导航×

menu
主页 > 关于玉梅 > 第六段曹保明《大洋彼岸的长白山人》。

第六段曹保明《大洋彼岸的长白山人》。

时间:  2022-04-12 12:09    作者:  曹保明   

六、被华人社区认同
跟戴维学外语,拜他为师,可也真不容易啊。
    戴维是一个要求很严的人,稍有外语学习中一点儿不好,他就发火,恨不得打你,但是再一看,他却很是温和,侯玉梅心里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在美国旧金山,在三藩市这个世界最大的华人唐人街里,侯玉梅的东北文化的艺术水平是人人皆知的。因为平常她除了在社区活动当中办的各种班接触人来展示自己的剪纸、泥塑、秧歌艺术和东北地域文化的知识之外,她为了生活也经常在地铁和街道上摆摊儿,捏一捏泥人、做些剪纸等作品,而这种维持生活和帮社区办一些班活动当中,既联系了华人、辅导华人年节的民间习俗活动,实际她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外语,也发挥了她的特长,而更重要的是,她开始被社会所注意和认同了。
    在她跟戴维学习外语的日子里,其实戴维也在教她关于如何使用雕塑来展示各国各民族的风俗和风情,她不但学到了标准的外语,而且一下子启发了她。因为在国内的时候,侯玉梅就喜欢雕塑、泥塑,这为她此时学习造型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戴维讲的每一句话,都非常重要。他告诉侯玉梅,不要光用泥塑,因为这种物件往往是大龙、狮子,这些大的动物物件做大了,泥、石头、木头,又大又沉,都拿不动,所以必须用泡沫来做。这句交待,启发了侯玉梅,她于是就跟戴维学习起泡沫雕塑来。
    每到年节,当旧金山、三藩市举行社区活动的时候,正是侯玉梅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化积累的好时候,她在东北长白山的各种记忆和文化,包括剪纸,包括大型的泡沫制造的雕塑造型,她都能顺理成章地展示出来,中国民间传统的《八仙过海》《寿星佬》《十四神仙传》《南极仙翁》等等,更是她的拿手作品。但是人们注意到,她特别刻意地把东北的地域文化时时展示给社区,而特别是《东北秧歌》系列,她是又会跳、又会扭、又会剪、又会教,她真的是“拳打脚踢”般地把她无比热爱的绝活儿教给社区的人们,这让人无比的震惊。
    那时,早期到达唐人街这里的往往是广东、福建一带的南方人,还有他们的一些后人,他们看了侯玉梅的剪纸秧歌,禁不住地问:“您的秧歌里,都有什么?”
    她说:“什么都有……”秧歌里有西游记人物、白蛇传人物、傻柱子、老太太彪、上装下装等。
    “说说看?”
于是侯玉梅就告知他们,东北秧歌里,有长白山的人参、梅花小鹿,古老的满族旗袍、京帽、寸子鞋,努尔哈赤放山,还有清朝与长白山的关系,盖房子,婚礼,东北和中原闯关东的文化,都有!说完,她就给人们扭秧歌里的人物,什么娘娘、格格、老㧟(Kuai)(就是南方的“茶婆子”),她越讲,大伙儿眼睛越发亮!
    于是人们就说:“说的好!东北秧歌,长白山文化,真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遗产……”
    由于他们看了、听了侯玉梅对东北秧歌和长白山文化的阐述和艺术表演,他们一下子也都很喜欢东北的秧歌和古老宏大的长白山了,但是他们不会扭秧歌。于是,侯玉梅在一次回到长白山的时候,准备了好多秧歌道具,她从长白山回海外时带去了许多通化家乡的扇子、手绢、手巾、彩带什么的,于是又开办起了旧金山“侯玉梅秧歌队”。
在社区成立各种组织包括剪纸、秧歌队、泥塑等的名称必须符合历史真实,不能侵权,于是侯玉梅就把秧歌队叫“侯玉梅秧歌队”。果然,这个秧歌队每到社区年底和举行各种活动、仪式的时候,人们都打听,“侯玉梅的秧歌队上街了吗?”她的剪纸、秧歌、雕塑,使旧金山华人社区的活动达到了高潮,而且她也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如何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北方的满族文化、长白山的博大文化、东北的地域文化宣传出去,那么这种机会有没有呢?侯玉梅时刻寻找、时刻渴望、时刻关注,她在生活当中的执着寻觅,终于等来了一个历史的机遇。
(鲍杰整理,待续)

侯玉梅艺术作品展厅
扫码加微信
-